第八屆蔡瑞月舞蹈節《Morning without Sunrise》

2013-11-01~11-03

在一片陰霾中,每個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,而成為被操控的傀儡。面對政治,人們總是被畫分出不同的族群、階級、身分。為了爭取平等與正義,許多人前仆後繼的投入維權運動。今年Eleo Pomare的舞作苦酒,由陶曼老師重建,正彰顯著種族問題。另一支舞作Morning without Sunrise所描述的便是敢言的反對種族歧視論的領袖,曼德拉。他想剪斷傀儡的線,讓人能以完整的生命與樣貌有尊嚴的活著。

傀儡上陣 編舞︱蔡瑞月 舞者︱莊媛婷、林智偉

蔡瑞月在白色恐怖服刑期間;兩輛卡車分別載著男女囚犯,從內湖監獄開往中山堂表演勞軍,當卡車倏忽而過農安街的家門口,巷弄空無一人,想見孩子的心落空,淚水不停地滴在囚衣上。〈傀儡上陣〉-蔡瑞月說這是我的故事,我白天活著像傀儡般,只有在夢裡才能懷抱我的孩子。1953年離開綠島監獄;同年於北一女中演出。

樹枝暗影 編舞︱小堀秀子 舞者︱藤田恭子

Radeau 編舞︱Eleo Pomare 舞者︱李潔欣、施姵君、葉馨

描述始於航行暴風雨過程中,至最後平安坐落於毫無紛亂的海地。這齣曠世劇作,結合大自然中各類迴音聲響與擷取來自烏干達的紡織聲。三位不同年齡層女性貫穿整齣舞碼─一位母親、一位孩童和一位祖母,划行於狂風暴雨裡,一方面必須推掉心中糾結的懼怕;另一方面,又必須將坐在覆舟上的女人們安全地拉回。儘管這被評為是涵義抽象的舞碼,然而舞蹈中所呈現的每個緊張動作與恣態,都牽繫著航海時的恐懼,同時並期望著情景會有所不同,甚至最後會安落於更美好的祥和之地。

晨星 編舞︱Elizabeth Dalman 舞者︱伊莉莎白‧陶曼、米蘭達‧溫、潔德‧度微‧唐格、鄭顏鋒

《晨星》依照澳洲北領地的阿納姆地東北部,「利徑古.丹布」氏族的「尤俉」人所流傳的聖地之歌內容為主軸。亙古流傳的歌曲裡關於晨星傳說的故事,不斷地提醒我們關於人性、 生命以及人與自然間和諧的重要性。伊莉莎白.陶曼女士粹選《晨星》中段落,經重新整理 編排,於本屆蔡瑞月舞蹈節由呈現。

2012 年密拉姆舞團獲得澳洲首都領地政府以及澳洲藝術局的支援,團員們得以受邀進入澳洲 北領地的阿納姆地原住民保留地區,作客晨星傳說的傳人巴努拉.馬立卡及其家人。他們在 海邊搭起帳篷兩週,紀錄、了解以及學習關於這些傳說、故事、舞蹈,並且探訪相關的聖地。最後舞團成員與阿納姆地的藝術家一起合作,結合傳統尤俉舞蹈以及當代舞蹈,完成創作

《晨星》這個古老傳說的當代版舞作。這次舞蹈節將呈現主要是粹選《晨星》中當代舞的部份,包括三個段落。在日落到日出之間,古老的儀式跳著、唱著充滿祖靈力量的歌舞,訴說著生死的循環不息。

Morning without Sunrise 編舞︱Elizabeth Dalman 舞者︱莊媛婷、徐詩菱、李潔欣、鍾莉美、施姵君、葉馨、周至柔、吳佳倩、方珮穎、林郁彤、江毓瑄、顏可茵、施柏全、李偉淳、溫祖威、楊欣璋、王永同、劉皓哲、顏川淵

「所有現實的條件,如果不克聚攏在一起,將如一盤散沙狼擊地散落各處。」(意旨歧視種族這件事,如不加以阻止,總是隨時會有悲劇發生。)〈Morning Without Sunrise〉正是被上述納爾遜‧曼德拉的書面聲明所激發的。1963年,一位敢言的反對種族歧視論領袖,被宣判無期徒刑。他被置於最高安全級別關押中,從這個監獄移到另一監獄,1982年,他被關在非洲大陸上的波爾斯穆爾監獄。直到今天,曼德拉的堅毅力量與精神仍激勵我們。

苦酒 編舞︱Eleo Pomare 舞者︱潭美‧吉斯兒

〈苦酒〉是編舞家埃立歐‧波瑪爾為伊莉莎白‧陶曼女士特別編創的一支獨舞作品,1966年12月在紐約哈林區首演。此舞作是紀念1920~30年代美國著名藍調女歌唱家─貝西.史密斯(Bessie Smith)。據稱當年她在美國南方公路發生車禍,沒有過路人伸出援手,最後有人停車關注,但卻因膚色種族被拒於多所醫院門外,錯過時機最終撒手人寰。

貝西在世時,不論黑人或白人社會中均享有樂界盛名。可惜其一生卻飽受酒癮、失戀以及孤零之苦。當年紐約時報著名舞評家克萊夫.柏恩斯(Clive Barnes)描述本作品:「〈苦酒〉以最原始的情感而非述事形式,透過貝西.史密斯三首藍調呈現她三階段的悲劇性美國人生。這是一個情感濃烈而悲憫的舞作。」

2007年編舞家埃立歐‧波瑪爾在紐約受訪時談到黑人白人種族問題時曾說:「我們都身在其中,但不論如何 我們都一樣是人」

舞作重建的伊莉莎白.陶曼女士補充道:「〈苦酒〉是澳洲舞蹈團(Australian Dance Theatre)早年重要舞碼之一。可說是本人1966至1987年間舞蹈演出最主要的角色,演出所及包括紐約、澳洲、荷蘭、瑞士、義大利、法國等地,甚至 1968年在義大利郵船公司(Lloyd Triestino)的歐洲郵輪「馬哥尼(Marconi)」號上演出。2005年我傳授「密拉姆舞團」的舞者潭美.吉斯兒這個舞作,並在舞團當年年度製作《當河不再流》(All the Rivers don’t Run)於坎培拉「街」劇場(Street Theatre)演出。她是第四個演出這個作品的舞者。

編舞︱折田克子 舞者︱折田克子、石井登

渴望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的吶喊。

豐年 編舞︱折田克子 舞者︱徐詩菱、呂佳芠、李潔欣、鍾莉美、葉馨、周至柔、吳佳倩、方珮穎、林郁彤、江毓瑄、顏可茵、王永同、劉皓哲、顏川淵

是當時戰爭慰問團於全日本巡迴演出,不得不演的重要節目,主要是展現農村中作物豐收時的歡樂景況。由於戰爭時,男性舞者無法參與演出,於是石井綠與蔡瑞月二人,就這樣替代了男性舞者的位置,並演出相當長的時間,是兩人唯一一支以男角演出的舞蹈。